信息技术辅助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究——以《多媒体与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为例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Model for English Education Majo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ak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nt in Multimedia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张丹阳 ;辜向东;
摘要(Abstract):
当今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应坚持思政教育和外语专业教学的统一。文章基于产出导向法(POA)、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法(PBL),设计并验证了“教学法+语言+文化+技术”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创新模式。通过一学期的学习,41名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法知识、中国文化英语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其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随之增强。文章以期为今后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课程思政创新模式;英语师范专业;中国文化;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外语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D21WZX02-01);; 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zdzz21003);; 深圳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四个一”试点项目;; 深圳大学2020年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张丹阳 ;辜向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 1 ] 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New York: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 [ 2 ] Kato,F.,Spring,R.& C.Mori.Incorporating 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into distance learning:Creating a homepage during computer-mediated learning sessions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20.
- [ 3 ] Mishra,P.& M.J.Koehler.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6(6).
- [ 4 ] 常俊跃,李辰超.发挥外语专业自身特殊优势,促进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J].外语电化教学,2020(6).
- [ 5 ] 陈法春.外语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20(6).
- [ 6 ]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 [ 7 ] 丁义浩.“课程思政”建设须打破三个误区[N].光明日报,2020-01-13.
- [ 8 ]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
- [ 9 ] 何莲珍.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
- [10] 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2).
- [1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Retrieved from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2017.
- [12] 李洋,段必灿,李俊.西方社会思潮对外语类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基于一个样本[J].重庆社会科学,2017(9).
- [13] 刘丽华,戴慧琳,黄振定.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8(5).
- [14] 刘育东.外语教学中项目学习教学法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 [15]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 [16] 孙曙光.思政教育融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
- [17] 王录,吴越.文化自信视域下英语专业语言文化类课程思政建设——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
- [18] 王欣,陈凡,石坚.价值引领下的英语专业课程群思政建设[J].中国外语,2021(2).
- [19] 王永花,殷旭彪.基于反思日志培养大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J].数字教育,2019(6).
- [20] 魏绪涛,武金锁.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测评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
- [21]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
- [22] 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 [23] 文秋芳.“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以培养“英法双语 + 专业”国际治理人才为例[J].外语界,2021a(2).
- [24]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b(2).
- [25] 文秋芳.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22(2).
- [26]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 [27]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 [28] 文秋芳.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1).
- [29]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 [30]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 [31] 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界,2022(3).
- [32] 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 [33] 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
- [34] 徐锦芬,朱茜,杨萌.德国英语教材思辨能力的体现及对我国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的启示[J].外语教学,2015(6).
- [35] 杨冬玲,汪东萍.外语教材思政建设研究:文化分析内容、方法与理论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22(3).
- [36] 杨华.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的探索研究——以大学生“外语讲述中国”为例[J].外语界,2021(2).
- [37] 张喜华.大学英语与中国文化思政融合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11).
- [38] 张璇,彭兵转.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
- [39] 钟华,樊葳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量具构建的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