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Reflections 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the Cours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文秋芳;
摘要(Abstract):
文章从课程思政视角讨论了《英语专业教学指南》((1))对“跨文化能力”的释义和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介绍:与其他低学段的英语课程标准相比,“跨文化能力”的释义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描述未突出中华文化主体性和意识形态性,亟待修订。“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学术课程,应具有丰富的思政内涵,为立德树人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高校高精尖“外语教育学”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s): 文秋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 1 ] 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 2 ] 陈申.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的演变与发展——兼议对世界汉语教学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 3 ] 崔琳琳.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模块的思政课程探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 [ 4 ] 房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2021(6). [ 5 ] 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 6 ] 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2). [ 7 ] 纪泽苑,颜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N].解放军报,2020-12-30. [ 8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 9 ] 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10]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年修订)[EB/OL].Retrieved from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9df07167324c4a34bf6c44700fafa753.shtml,2019-01-07. [12] 孙曙光.思政教育融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 [13] 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3). [14] 孙有中等.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21. [15]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a(2). [16] 文秋芳.“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以培养“英法双语+专业”国际治理人才为例[J].外语界,2021b(2). [17] 杨华.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a(4). [18] 杨华.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的探索研究——以大学生“外语讲述中国”为例[J].外语界,2021b(2). [19] 翟峥,王文丽.基于课程思政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21(6). [20] 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a.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b.
- (1)英语类专业包括本科英语专业、本科翻译专业和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包含这三个本科专业。“跨文化能力”均列为培养目标,但“跨文化交际”课程只列为本科英语专业和本科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方便讨论,本文只聚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简称《英语专业教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