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ELE vs.ESP——th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蔡基刚,廖雷朝
摘要(Abstract):
外语通识教育或通识教育英语(ELE)这个概念最近频繁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受到强力推崇和推广,被视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转折点和深化大学英语教改的关键。本文从外语专家的观点和世界公共英语教学趋势等方面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应是ESP,而非外语通识教育。文章分析了通识教育英语课程出现的背景以及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认为外语通识教育课程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英语人文类选修课程(ECH),虽然它是结合内容学习英语的一个路子,并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要求,但是它只能是基础英语后选修课程中的一类,它不是也不应该上升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地位,更不是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BYY027);;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09ZB15)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蔡基刚,廖雷朝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Agnes,L.ELT today:the experience of HKU and relevance for China[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5(1).
- [2]Chiou-lan Cher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wan today [J].Asia-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2002,22(2).
- [3]Furey,P.Considerations in the assessment of language syllables in read,J.(ed.) Trends in Language Syllabus Design [M].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Anthology Series 13, 1984.
- [4]Hutchinson,T.&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 [5]Posner,G.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M].Longman,1994.
- [6]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2).
- [7]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
- [8]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a(4).
- [9]蔡基刚.ESP教学定位和课程设置[R].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b.
- [10]程世禄,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 [11]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
- [12]戴炜栋.制约中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发展的因素和对策[R].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13]甘阳.中国通识教育的纲与目[A].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 [14]黄利生,新课改高考加大词汇量考查力度[N].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9/6/22.
- [15]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 [16]胡文仲.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 [17]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 [18]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J].中国外语,2009(6).
- [19]梁友珍.罗马尼亚大学英语教育及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4).
- [20]鄒文莉.改造大學英語課程——開啟高效率高效能的大學英語學習新紀元[WE/OL],2006.http://blog.roodo. com/enghshcareer/archives/8670961.html
- [2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 [22]陆俭明.大会致词[R].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23]卢思源.ESP/EST纵横谈[A].庄智象.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 [24]罗索夫斯.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 [2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
- [26]王哲,等.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 [27]王哲,等.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会议纪要[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 [28]许国璋.一个可行的模式:“三级英语教学”[J].课程、教学、教法,1986(9).
- [29]严明,等.国外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 [30]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R].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 [31]杨欣欣,希腊英语教学一瞥[J].国外外语教学,2004 (3).
- [32]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 (4).
- [33]张济华等.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外语界,2009(3).
- [34]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