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

语言技术与外语教学

  • WordSmith方法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立非;梁茂成;

    本文主要介绍语料库主要工具软件WordSmith,以及该软件的检索、单词列表和主题词三大功能,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WordSmith开展外语教学研究设计,最后指出,计算机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3期 No.115 3-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6214 ] |[阅读次数:561 ]
  •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视角——三个研究案例分析

    董洪学;姜菲;

    本文通过对国内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案例的分析,显示出原来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的缺陷,即没有真正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并指出该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育改革的形势,必须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和外语真正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体系,以利于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效率。

    2007年03期 No.115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78 ] |[阅读次数:162 ]
  • 名与实的悖论——《真诚最重要》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吴琦;李文中;

    王尔德在其《真诚最重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中通过对主角名字双关的玩弄,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对其书中人物进行了轻松的嘲弄和讽喻。以文本为基础,借助索引软件对该剧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是语料库方法在辅助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主题词(key-words)表和词图(plot),可以直观地了解该剧人物、剧情的信息以及作者独特的用词特点,为该剧的主题研究和语言风格分析提供了量化依据。

    2007年03期 No.11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40 ] |[阅读次数:158 ]
  • 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情态动词研究

    马刚;吕晓娟;

    情态动词的使用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也是中国学习者学习中的难点。本文采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英语专业3、4年级作文子库(CLEC ST6)和英国国家语料库书面语子库(BNC Written)两个语料库,采用AntConc 3.2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情态动词的使用频数、词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分析了导致两者差异的原因。

    2007年03期 No.11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761 ] |[阅读次数:185 ]

语言研究新视野

  • 电子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魏在江;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电脑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一种新的交际形式出现了,这就是“电子语篇(e-discourse)”,这种新的交际形式的特点是在“电脑空间”里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因其快捷迅速、方便经济而迅速蔓延扩张,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一种新兴的学科“因特网语言学(Internet linguistics)”也将应运而生(Crystal,2001)。本文分析了中国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这对于深入理解这种新的语言形式会有所帮助。

    2007年03期 No.115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31 ] |[阅读次数:160 ]
  • 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性缺失

    唐碧霞;

    超文本以纵横交错的网络方式组织信息,给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用连贯性理论分析超文本在连贯性方面的特点及其原因,认为其非线性的语篇特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连贯性缺失,并介绍了相应的技术解决对策,望能对超文本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007年03期 No.11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84 ] |[阅读次数:160 ]
  • 委婉语的“旧服”与“新装”——网络时代委婉语构成手段之我见

    毛延生;

    修辞学界对于委婉语构成手段的探讨不但忽略了语码转换手段和语境手段,而且一直限定于语言符号手段之内,把非语言符号手段拒之门外。随着网络语言的出现,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又呈现出多种变体,这使得本来就很混乱的构成手段类属问题更加错综复杂。鉴于此,本文试从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层面出发,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界定模糊与遗漏进行梳理、修补;同时以网络语言为参考语料,尝试性提出一种委婉语构成的新手段——非语言符号构成手段,具体包括数字手段和表情符号手段。

    2007年03期 No.11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32 ] |[阅读次数:126 ]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会议优秀论文专辑

  • 网络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构

    赵建华;David McConnell;

    协作知识建构是网络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了学习者必须参与到协作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中,与学习伙伴分享学习资源、观念和理解,并在该过程中增强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或修正已经形成的错误观点,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本文在对协作知识建构模型、协作知识建构过程、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社区以及设计协作知识建构环境的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网络学习环境中协作知识建构新模式。

    2007年03期 No.115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2006 ] |[阅读次数:187 ]
  • 基于技术理性的审视——对CALL的再思考

    何高大;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技术与教学更深层次的整合,实现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已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重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也被视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利器”。然而,技术与人类学习的本质和特性需要我们对CALL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本文就此展开了多视角的讨论。

    2007年03期 No.115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21 ] |[阅读次数:168 ]
  • 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外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曹进;王灏;

    近十年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构建起了一个优质的技术平台。外语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语言教师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资源分散、配置不当、观念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外语教育目标与语言学习特点,从各院校的实际出发进行外语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2007年03期 No.11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85 ] |[阅读次数:197 ]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及问题分析

    蔡青;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及其作用,指出并分析了在整合中教师角色定位出现的一些问题。

    2007年03期 No.11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27 ] |[阅读次数:212 ]
  •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实证研究

    王蕾;

    笔者根据在组织实施天津医大外语教改试点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资料,探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提高本校实验群体的英语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

    2007年03期 No.11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796 ] |[阅读次数:174 ]
  •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顾世民;

    本文从外语教学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实的维度出发,论证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提出了两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构想及基本原则,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2007年03期 No.115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3545 ] |[阅读次数:195 ]

会议通知

本刊启事

简讯

书评

  • 第二语言口语测试新探——《第二语言口语测试》介述

    郑新民;

    《第二语言口语测试》一书吸收了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第二语言习得以及第二语言测试等最新科研成果,对以往口语测试评价标准的各种研究作了系统的和全面的整合。在批判和借鉴的基础上,该书创造性地发展了测试标准的新模式,从而拓宽了该领域的涵盖面。该书还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出发,阐释了在第二语言口语测试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作者在处理篇章结构、定义诠释、实例列举、内容安排、重点把握等方面也都极具特色,十分成功。

    2007年03期 No.115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71 ] |[阅读次数: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