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

语言研究新视野

  • 通用英汉谓词语法标注方案

    马军;陈国华;

    经过语法标注的语料对语言的研究、教学、测试、词典编撰等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语法标注的体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1)标注的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结构,有的侧重功能,有的侧重语义;(2)标注的层次深浅不一;(3)在语法范畴的划分和术语的使用上各行其是;(4)国内树库的建设原创性不足,标注不够深入。本文作者从语言共性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通用的英汉谓词语法标注方案,区分语法形位和词汇形位,对语料的切分尽可能做到使英汉形位在形式、功能及意义上相互对应。我们通过对一个小规模英汉平行初级儿童读物语料库里的谓词进行标注,结果证明这套标注方案是可行的。

    2014年02期 No.156 3-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54 ] |[阅读次数:276 ]
  •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

    庞双子;

    类联接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以来,从最初的词汇在"语法范畴间的共现关系"到2006年麦肯瑞(McEnery)将其列为词条为止,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扩大。本文从此概念提出的语言学史背景为起点进行分析,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语料库驱动和基于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的发展对类联接概念的演变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类联接概念的不断完善,正是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对立中融合的体现。在将搭配研究推向更为抽象的层次的同时,类联接也充分反映了语言在各个层次的语法现象,从而将两种研究方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014年02期 No.15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056 ] |[阅读次数:184 ]
  • 语言学专业知识与语义直觉判断——一项关于专名指称的实证研究

    李金彩;刘龙根;

    近年来,西方语言分析哲学出现的实验转向引人注目。一些语言哲学家诉诸实验手段,对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语言哲学命题展开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往往与坐而论道的哲学家持有的观点大相径庭。由此引发的问题包括:直觉判断是否受专业知识影响?普通大众的直觉判断是否可靠?语言哲学研究是否应倚重专家的直觉判断?针对这类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81名受试关于专名指称的语义直觉进行研究,发现语言学专业知识的确影响语义直觉判断;而且得出初步结论:专业知识越丰富,直觉判断的可靠性越高。

    2014年02期 No.15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94 ] |[阅读次数:144 ]

附录

  • 调查问卷(部分)

    <正>故事(一)张华是上海某校一名高中学生。有一天在地理课上老师告诉她们,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精确地推算出冬至和夏至日期及时刻的人。与其他同学一样,这是张华所知道的关于祖冲之的唯一信息。现在假设,祖冲之实际上并没有发现冬至和夏至的精确时刻。做出这一发现者其实是另外一个名为张衡的

    2014年02期 No.156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64 ]

“第十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会议专辑

  • 对话视域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评价趋势研究——基于融合数字化手段的评价探索

    谢竞贤;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在课程评价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即由对学生取得成就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转为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背景下,拓展课程的评价体系建设应为实现转型期教育目的而突出"对话",融合数字化手段,遵循专业化和过程化原则,通过对话与互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其"对话"能力。

    2014年02期 No.156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863 ] |[阅读次数:192 ]
  • 基于网络与课堂混合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邵钦瑜;何丽;

    本研究是对大学英语网络与课堂混合环境下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者尝试在分析网络合作教学与课堂合作教学的优缺点的基础上,依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构建基于网络和与课堂混合环境下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型。研究者对基于模型的对比试验做了数据分析,发现混合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孤独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全面提高语言水平。

    2014年02期 No.156 31-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175 ] |[阅读次数:230 ]
  •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不同场认知风格学习者英语写作绩效研究

    胡琰;何培芬;

    场认知风格作为个体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会影响个人的学习风格和绩效表现。在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对85名不同场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展开了对其英语写作绩效的实证调研,发现网络自主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场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方面都有推动作用,但彼此间在绩效方面的表现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014年02期 No.15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481 ] |[阅读次数:186 ]

外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 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生成模型、系统结构及其评价

    付道明;吴玮;

    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外语泛在学习的内涵与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提出本研究所涉及的"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的本质与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以学习生成论为逻辑基础,对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生成模型进行了建构;然后,论文对有效性泛在学习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进行了建构;最后,论文对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的评价体系与要素进行了分析。

    2014年02期 No.15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905 ] |[阅读次数:138 ]
  • 基于QQ平台的实践共同体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阮全友;

    本文以我国华中地区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如何结合QQ平台改进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并拓展课内外学习的深层内涵。结果显示,本教学模式设计合理,从实践共同体的三个核心要素来看,能够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为高校英语专业和其他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2014年02期 No.156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048 ] |[阅读次数:210 ]
  •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视角下译者的情感指纹研究——基于态度立场标记的自建语料库研究

    司炳月;霍跃红;

    本文基于语料库,从翻译文体学的视角对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夫妇在其所译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所留下的情感指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英文译本与汉语原文无论是在情感词汇的使用数量、密度还是情感强度方面,都存在差异:汉语原文带有明显的消极情感倾向,而英语译文则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情感趋势。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二者都呈现为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交替出现的波浪式流动模式。这说明译者对于中国语言文字及情感因素能够精准把握,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本文对译者的情感指纹进行研究,超越了语言层面,拓展了译者文体风格研究的维度。

    2014年02期 No.156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961 ] |[阅读次数:205 ]

会讯与启事

  • “语言研究应用SPSS软件实训班”班讯

    <正>为帮助广大语言教师、研究人员及语言专业研究生深入了解语言统计分析原理与技术、提高研究量化分析水平,普檨及计算机在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应用,由云南省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研究会主办,为期两天的"语言研究应用SPSS软件实檨檨训班"将于2014年7月下旬开班。该实训班已举办了二十二期,先后有澳门、新加坡、泰国、缅甸、台湾、韩国的学者来檨参加学习,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2014年02期 No.156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9 ] |[阅读次数:140 ]
  • MOOCs时代的高等外语教学——教学模式与课程建设创新研讨会

    <正>(1号会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一词横空出世。全球性慕课建设和研究正方兴未艾,汹涌冲击着中国高等教育界。国内外知名学府纷纷参与并启动MOOCs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慕课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高度融合的集大成者,是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数字信息时代最新型的革命性教育范式。高等外语教学,作为最有可能接受大规模在线开

    2014年02期 No.15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45 ] |[阅读次数:204 ]

大学外语教学研究

  • 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追问

    沈骑;

    在中国从"本土型"大国向"国际型"强国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正处于重要的变革和转型时期,面临着严峻的课程"生存危机"。当前大学英语改革的关键在于理解和明确其课程的合法化价值,回答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要学英语"这个根本问题,同时还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价值体系。基于课程价值理论,本文探讨大学英语课程多重价值维度,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价值分析框架,以利于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和价值整合,凝练大学英语课程内涵,彰显个性化创新特色。

    2014年02期 No.156 61-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740 ] |[阅读次数:165 ]
  • CBI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陈冬纯;

    当前,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已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本文阐述本土化CBI教学理念的内涵,论述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职能改变、特征以及教学设计,梳理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以团队合作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014年02期 No.15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054 ] |[阅读次数:370 ]
  •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符雪青;

    本研究对某高校884位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学生对提高英语技能、后续选修课程、学习目的和目标等方面的需求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的设计、教学模块、教材资源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2014年02期 No.15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67 ] |[阅读次数:207 ]

启事

  • 本刊启事

    <正>《外语电化教学》是我国唯一应用语言学暨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类学术期刊,欢迎赐稿。其唯一正式投稿地址是:E-mail:wydhjx204@163.com。限于精力,本刊不再接受打印邮寄和特快专递等纸质方式投稿,也无法接受电话查询。接到电邮自动回复证明稿件已经收到,被采用者将在3~4个月内联系修改,没有收到修改通知即视为自动退稿。敬请谅解。

    2014年02期 No.156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6 ] |[阅读次数: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