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同顺;张凯;王囡囡;
本研究基于社会教育模型及动机策略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英语测试检验两个年级的中国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对于动机策略使用的认识差异及其使用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和英语成绩的影响。同时,还尝试对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于动机策略使用的认识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对于动机策略使用的认识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不显著相关,而学生对于动机策略使用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学习动机和英语成绩相关。同时,研究表明,在社会教育模型中,只有学习动机和焦虑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015年06期 No.166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421 ] |[阅读次数:173 ] - 杨冬玲;陈坚林;
本文立足于ESP、EAP和话语分析理论等几大学科领域,采用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分析SSCI数据库收录的EAP写作研究文献,历时和共时理解自1990至2014年25年间的EAP写作研究传统与热点,包括4个时间段的阶段热点和研究热点的整体动态演变,分析潜在的研究发展趋势。本研究有利于优化工作选题,避免非创新性的重复研究,提高交流学习与国际合作的工作效率。
2015年06期 No.166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3738 ] |[阅读次数:233 ] - 张德禄;瞿桃;
多模态话语中的转译是日常交际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通常以课本为基础,所以从大学英语课本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转译非常普遍。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多模态话语中的转译现象的理论框架,以从课本到课堂的转译为例,分析了转译的影响因素,转译在模态、媒介和意义三方面的转变及其效果,最后讨论了转译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5年06期 No.16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733 ] |[阅读次数:357 ] - 朱涌河;
本文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探究高校师生对外语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范式的认知程度以及实施教学范式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对该范式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距。范式知识基础的缺乏和师生之间的认知差距牵制着教学范式的转变。本研究之发现有助于触动师生意识到自身有关教学范式认知的缺陷,进而尝试修正自身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范式的根本转变。
2015年06期 No.166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249 ] |[阅读次数:229 ]
- 陈圣白;
口译语料库为口译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而翻转课堂为口译教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两者有机结合促使了口译教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针对传统口译教学出现的种种弊端,本文运用口译语料库,实施口译翻转课堂教学,对口译教学内容体系、技能体系、任务体系与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设计研究,从而创建一个语料库驱动下的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口译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提供有效路径。
2015年06期 No.166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995 ] |[阅读次数:297 ] - 傅敬民;谢莎;
新世纪的翻译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本地化、职业化以及项目化等时代特征,由此导致翻译的诸多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在论述现代翻译教学中翻译技术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的翻译技术教学实际,围绕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记忆库及术语库的建设、翻译实践语料的选择、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五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5年06期 No.16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923 ] |[阅读次数:203 ] - 韩孟奇;
翻译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汉译英表达能力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英语选词能力、词语搭配能力、造句能力和语篇能力构成。由于受到语感等因素的制约,汉译英表达能力的提升成为翻译实践和教学的瓶颈,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此现状提供了有力支持,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表达能力。
2015年06期 No.16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22 ] |[阅读次数:233 ] - 王林海;史玉妹;刘磊;
本文基于原型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东周列国志》的实践中提出了原型对等的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本书中古代官职名称的英译过程,且根据已完成的翻译尝试建立一套古典官衔翻译语料库,目的是为今后其他经典翻译提供借鉴。
2015年06期 No.166 47-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30 ] |[阅读次数:235 ] - 张秋云;朱英汉;
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延伸。本文以翻译过程论为研究基点,以英语专业学生对小组电子翻译作业的情感、态度和策略为研究目标,通过QQ语音在线访谈对小组电子翻译作业在辅导、传发、讨论、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信息反馈讨论,旨在通过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质性研究,促进信息时代课下翻译资源的整合和翻译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构。
2015年06期 No.16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73 ] |[阅读次数:197 ]
- 杨芳;魏兴;张文霞;
MOOCs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的新兴网络教育模式,秉承了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优势,同时也适应了个性化教学发展的要求。本文以英语会话技巧的教学实践为例,尝试探索MOOC edx讨论区中的协作学习模式。结果表明,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依托于讨论区这个学习社区,以学生为课堂活动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和监管者,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在交流互动中实现了积极的英语学习效果;从社会、认知和教学三个方面增加了英语学习深度;也显示了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
2015年06期 No.166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583 ] |[阅读次数:273 ] - 龚茁;柴改英;
本文取样于1964年至2014年国内17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内公开出版的著作,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自建语料库,并使用汉语词语自动切分器ICTCLAS(2013),考察近50年来我国学界对中国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外语思维能力现状和外语思维发展途径等研究进行回望。结果发现:1该领域日渐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持续研究热点;2研究主要以写作、口语、翻译等实践为端口发现问题、寻找出路;3实证研究方法正在被普遍运用,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进一步增强。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1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思维的训练与发展等在专业和文本选择上尚需细化;2思维类型研究不仅应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语篇思维培养,也要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其他类型研究扩展、深入。
2015年06期 No.166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715 ] |[阅读次数:389 ] - 赵冰;何高大;
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技术环境的自主、互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笔者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帮助少数民族研究生构建新的英语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2015年06期 No.16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809 ] |[阅读次数: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