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

外语数字人文研究

  •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内涵、意义与未来

    胡开宝;盛丹丹;

    本文从界定、特征、领域和意义等角度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内涵与意义,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形成于文学翻译批评与语料库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该领域研究不仅能够推动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方法的变革,而且能够拓展和深化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然而,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应积极开展系统、深入的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批评个案研究。

    2020年05期 No.195 1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148 ] |[阅读次数:9 ]
  •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在财经翻译中的应用:缘起、场景和路径

    王冬梅;何明霞;

    区块链技术是由指针和区块组成的分布式结构数据存储方式,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实现人脑功能的技术,两者有效结合可提升财经翻译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区块链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构建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在财经翻译应用中的总体架构,梳理了票据翻译、信用证明翻译、证券翻译、商务合同翻译、银行交易翻译、企业跨境交易等应用场景,并提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在财经翻译应用中的实施路径:(1)打造"区块链+人工智能"财经翻译语料库;(2)完善"区块链+人工智能"财经翻译实训平台;(3)提高"区块链+人工智能"财经众包翻译技术;(4)形成"区块链+人工智能"财经翻译生态环境。

    2020年05期 No.195 25-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949 ] |[阅读次数:10 ]
  • 旅游文本日译表达特征研究——基于类比语料库的分析

    王慧;

    该研究通过自建日语旅游文本类比语料库,从词汇、句法结构两方面对比了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研究发现,与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具有以下表达特征:(1)描述角度倾向于立足整体,进行概括性、偏静态的描写,主要依据是名词比率和MVR;(2)文本内容突出景点的等级、位置、面积、历史等信息,有关游客可体验活动的介绍较少,主要依据是正负主题词以及句末时态方面;(3)文体侧重信息传达,译文读者对话意识不强,主要表征在句末形态习用简体,「である」使用率高。希望该研究能为语料库在日语应用型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2020年05期 No.195 3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683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语料库的王家新与策兰诗歌语言研究

    谢建文;傅舒婷;

    该研究将语料库技术应用于中德当代诗歌研究,以王家新与策兰的诗歌为语料,基于自建语料库,采用量化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两位诗人的诗歌语言风格。语料分析表明,王家新诗歌文本名/代比低于同时期诗歌,常使用人称代词"你",诗歌语言"口语化"明显,受西方诗歌影响较深;其核心高频词为诗、雪、雾、诗人和山,揭示了其诗歌创作与自然意象和文学艺术的紧密相关性。策兰的诗歌文本动词占比低,名词占比高并接近同期德语书面语,诗歌语言背离常规语法,具有碎片化特征;核心高频词为Auge、Herz、Name、Seele和Hand,对"身体器官"词汇的关注折射出其诗歌聚焦微观而整体不在场的倾向。王家新对策兰诗歌的翻译存在主观选择性,受翻译影响,第二阶段诗歌创作中"词"、"时间"等抽象词汇的频次骤增,原有的"雪"、"黑暗"意象则产生了新的搭配方式与指涉维度。

    2020年05期 No.195 37-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614 ] |[阅读次数:7 ]
  • 国内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系谱学考察

    张和龙;

    国内英语专业知识体系受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力的规训和影响,一直处于变动与不断形塑的过程中。本文采用系谱学的研究方法,考察清末、民国与新中国70年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历史嬗变,梳理文学学科从中心向边缘位移的演变过程,探讨中国社会变迁、教育政策沿革以及课程设置变化对知识体系建构的影响,并对专业知识体系的重构提出思考。

    2020年05期 No.195 45-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498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语料库的《追风筝的人》两译本风格对比研究

    张继东;朱亚菲;

    该研究基于自建的《追风筝的人》英汉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两个层面对比考察了李静宜(2005)和李继宏(2006)两译本所呈现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两译本存在显著的风格差异,李静宜译本整体采用偏异化的翻译策略,而李继宏译本采用偏归化策略。两译本所存在的差异与两位译者的翻译观念、翻译目的及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2020年05期 No.195 50-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4169 ] |[阅读次数:11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整体评分与分项评分的再思考——二语语音能力评测方法

    陈桦;程欣;张燕;

    "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是语言评测中常见的评分方式,而评分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评分信度。该研究首先通过回顾和对比国内外英语作为二语/外语的标准化口试中的语音评分标准及描述语,分析其蕴含的评分方式,然后结合对评分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国内外评分员语音评分的统计分析,探究我国英语标准化考试中应采用的评分方式和评分员应具备的素养。研究发现,国外口试语音部分的评分标准属于"整体+分项评分",国内口试语音部分的评分标准属于"整体评分",但两者均在不同程度上需要依赖评分员的语音知识和主观判断进行评分;评分员在"整体评分"中,因评分构念差异大,致使评分员间信度弱,而"分项评分"中评分员间信度及内部一致性均显著提升。据此,该研究提出我国英语口试中的语音评分应采用"分项评分"或具化描述语,引导评分员提高评测客观性和针对性。

    2020年05期 No.195 5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901 ] |[阅读次数:9 ]
  •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再思考:理论、途径和方法

    高巍;范波;

    科技英语翻译作为主要的分类选修课程之一,显示出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尚未形成系统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途径,缺少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该研究重新审视我国高校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探讨基于文本修辞功能和认知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以多模态、实践教学为途径,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认知知识、理解科技英语翻译文本的功能与结构;以基于档案袋的学习的教学方法,将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教学始终,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科技英语翻译人才。

    2020年05期 No.195 65-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1553 ] |[阅读次数:11 ]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语言障碍研究现状和进展——基于病理语言学的实验研究综述

    刘红艳;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语言障碍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神经心理学和脑认知科学。本文从两方面梳理了有关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语言障碍的实验研究:一是对音位、找词困难、句法、话语层面语言障碍的实验研究;二是基于眼动、脑电及脑成像等技术对患者语言障碍认知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目前相关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话语的词汇、句法及语义等方面,对患者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关注不够。亟待从交际语用角度对患者自然话语进行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系统研究。期待从事认知科学、言语治疗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交际和认知关系的内在神经机制,以探索患者语言障碍康复治疗的有效途径。

    2020年05期 No.195 72-7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2692 ] |[阅读次数:7 ]
  • 基于校本测试的大学英语阅读群体及个性化诊断研究

    张海云;石运章;

    认知诊断评估在语言测试尤其是英语阅读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基于大学英语校本期末测试开展了认知诊断评估,运用认知诊断模型G-DINA对构建的阅读认知属性Q矩阵和6,242名被试在阅读理解部分的作答数据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了被试的认知属性掌握概率、潜质类型分布情况、试题答对概率等诊断信息,探索对被试进行阅读技能掌握情况的群体和个性化诊断,以期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校本期末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提供启示。

    2020年05期 No.195 79-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988 ] |[阅读次数:13 ]

外语教育技术研究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评价资源特征研究

    董连棋;李梅;

    该研究以评价系统为视角,以基于语料库的词块为切入点,探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评价资源使用特征,以期呈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评价资源体系。研究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总体存在对评价资源使用不足的倾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介入资源落后于英语本族语者,但其态度和级差资源显著超过英语本族语者。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劝说"过程中过度依赖"直接态度实现""压缩"及"锐化"资源明示态度,压制语篇对话空间,强化自身话语态度等级。本研究揭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语篇对话性不足、劝服力弱、说教程度高、读者接纳度低的典型特征。

    2020年05期 No.195 86-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973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滞后序列分析的移动英语学习行为研究

    李绿山;赵蔚;刘红霞;

    移动学习技术与语言学习的结合产生了内容丰富的移动辅助语言学习,为语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记录的学习者学习行为交互数据,为从学习行为视角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利用滞后序列分析方法对移动语言辅助学习系统中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学生在移动技术环境下英语学习行为的特点,从行为层面把握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路径,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了策略和方法上的建议。

    2020年05期 No.195 94-10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2074 ] |[阅读次数:5 ]
  • 古丝绸之路行记英译文本中的国家书写:基于语料库的分析

    陆志国;

    古丝绸之路行记多以旅途中的国家为对象,侧重地理位置、物产、佛教遗迹等方面的书写。本研究运用行记汉英平行语料库,结合景观话语,分析了不同英译本对乌场国地理方位的描述、译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译者之间的翻译论争。研究发现,译者对国家的景观书写或行记英译文本中的空间叙事受到各种权力因素的制约,相关的历史文本描述、考古发现及批评者的权威话语均对译文产生了影响,导致译文与源语的叙事呈现一定的非对称性。

    2020年05期 No.195 101-10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605 ] |[阅读次数:5 ]

国家形象与媒介话语研究

  • 日本主流报刊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变化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刘曼;

    文章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篇—历史分析法,结合语料库方法,选取日本三大主流报刊《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认知变化。基于自建的日本三大报刊语料库,从主题、中心词和搭配分析角度,结合话语分析的命名策略、辩论策略和视角化策略分析了日本媒体话语。研究发现,日本主流报刊对该倡议历经了"负面解读—理性报道—倡议参与"的认知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在于日本主流媒体根据外交局势和经济利益关系调整报道的话语策略,显示了媒体服务于当权政客和意识形态的立场。该研究也证实了语篇—历史分析法在日语媒体语篇中的运用价值,旨在积极推进为国家服务的语言研究。

    2020年05期 No.195 108-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4994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及物性视角

    马伟林;崔彦杰;

    国家形象是特定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和文化等在国际社会和国民心中形成的镜像,由自塑和他塑共同作用而成。有关国家形象的研究在传播学、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该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分析中国的国家形象构建,以《卫报》2000—2020年间涉及中国的报道为语料。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卫报》描述中国为负责任的大国、影响世界的经济和科技强国以及控制碳排放的大国。该报也对中国的一些议题进行了负面呈现。

    2020年05期 No.195 114-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6337 ] |[阅读次数:8 ]
  • 印度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话语分析

    王宏俐;梁琳琳;闫开伦;刘书凝;

    该研究从新闻数据库LexisNexis中收集了近七年印度主流报纸关于中国崛起的报道,自建14万词的语料库,利用Python、 SPSS、 AntConc检索与分析工具,基于费尔克劳夫三维分析模型框架,融合传播学、语言学与国际政治学,从跨学科视角多维度探究印度媒体对中国国家崛起的态度、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2020年05期 No.195 122-12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222 ] |[阅读次数:10 ]

广告

  •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精品图书推荐

    <正>《新探索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程》共四册,供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使用。本次改版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精神编写,内容重点突出,语料新鲜,主题与时倶进。主编:贺春英张德禄定价:42.00元/册为全面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我社组织上外博导团队开发了本套英语通识教程。本

    2020年05期 No.195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6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9 ]
  •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评《高校英语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李晓荣;

    <正>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英语作为国际交往语言承担着多元文化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使命,而商务英语又承担着商务情境下的语言交流与共通重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服务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高校将商务英语专业分设为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等三个方向,并突出这三个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形成了相互独立、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的结构体系。语言文学专业方向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英语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专业方向侧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技能,翻译方向侧重培养学生的口笔译实践能力。

    2020年05期 No.195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6K]
    [下载次数:473 ] |[阅读次数:14 ]
  • 整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探究——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孙雯;

    <正>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语言能力、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听力与阅读理解、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等各方面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为此,由周建萍编著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一书,对整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探究具有一定参考作用。该书收录了各大高校英语课程任课教师的部分研究成果,

    2020年05期 No.195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8K]
    [下载次数:462 ] |[阅读次数:12 ]
  •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与商务英语教学理念研究——评《英美文学翻译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毕晨慧;

    <正>英美文学翻译课程对大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英美文学翻译在不同语境文化影响下形成不同的翻译效果,能帮助大学生领会异域文化和加深对英美文学的认知,成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英美文学翻译教学理论与教学效率的优化措施,可以提升商务英语中的英美文学翻译水平和质量。英美文学翻译教学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

    2020年05期 No.195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0K]
    [下载次数:335 ] |[阅读次数:11 ]
  • 信息技术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研究》

    康海波;

    <正>在高校英语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的融合,积极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通过优化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和丰富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英语教学效率。高校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英语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

    2020年05期 No.195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2K]
    [下载次数:481 ] |[阅读次数:16 ]

课题展示

  • 海外英语教师对“寻梦中国”之国家形象建构

    高惠莉;肖勇;

    <正>一、课题调研情况国家形象是指本国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的认知,包含"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是自我认知与它国认知博弈的产物。本课题仅涉及"他者形象"研究,从"他者"角度研究中国形象如何被构建。研究中的"他者"指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下文使用他的中文名),1996年曾以美国"和平队"员的身份在中国度过了两年英语教学生涯。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何伟的三部"非虚构性叙述"作品,即《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作品于2001至2010年间在美国出版,此后,有两本书被翻译成中文。

    2020年05期 No.195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9K]
    [下载次数:595 ] |[阅读次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