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法春;
外语类专业课程多采用外语讲授的基本教学形式、多选用以外语为母语的作者撰写的目标语材料作为教材的传统做法,将学生置于外国文化语境,使师生直接面对外国的思想文化、话语体系,乃至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挑战,也使得在外语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更加迫切。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要有规划、有组织地建设,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在此之前,要深入挖掘每门专业课程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为此,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中国历史文化素养和紧贴社会实际设置议题的能力。
2020年06期 No.19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3668 ] |[阅读次数:3 ] - 常俊跃;李辰超;
针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思政教育优势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本文从思政教育对外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出发,指出了外语专业在思政教育中的问题与优势,阐述了思政课程教学与外语专业教学融合的可行性,总结了当前将思政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两种模式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外语专业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深度融合的第三种模式,说明了第三种模式的实践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提出的观点为改善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思政教育、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2020年06期 No.19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2465 ] |[阅读次数:5 ] - 洪岗;
文章首先介绍课程思政的依据与内涵,然后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践和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外语院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学校管理和授课教师两个层面论述了外语院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0年06期 No.196 23-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2562 ] |[阅读次数:3 ] - 姜锋;李岩松;
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备参与全球不同领域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民族国家史逐渐演进为世界史、科技资源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的进程中,语言能力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语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汲取隐含于不同语言中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新时代国际化高级外语人才的全球话语能力,恰当表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人类永久和平,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未来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目标,外语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系统认识和重新确定外语教育在新时期的任务和定位,需要改变对传统外语教育观念的认识,需要革新外语教育的既有学科范式;外语教育的实践探索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外语教育的组织管理形式。
2020年06期 No.19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2650 ] |[阅读次数:7 ] - 刘宏;
本文分析新阶段新格局视域下外国语大学肩负的崭新历史使命,探讨外国语大学实现新使命的改革路径,阐明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时代与民族复兴意义。基于外国语大学使命的崭新需求,要深化对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中国核心变量要素的重要地位,并具体从人才培养观、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建构、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探索当下我国外国语大学改革路径。
2020年06期 No.19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521 ] |[阅读次数:2 ] - 刘建达;
2020年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怎样办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具有鲜明深刻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大学外语课程的特点,提出了BIPA模型,从背景、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外语课程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一些建议。
2020年06期 No.19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下载次数:6972 ] |[阅读次数:8 ] - 石坚;王欣;
本文从教师素养、课程设计、课程内涵提升与课程育人效果评价等方面对目前广泛讨论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思考。"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提出的更高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应从教师的思想素养和教学方法上着手,从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内涵上提升,从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成,从有效的育人效果评价机制来促进。寓价值的引导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中,于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2020年06期 No.19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2650 ] |[阅读次数:1 ] - 孙有中;
本文从课程思政视角界定高校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阐释着眼于课程思政的外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作者认为,外语教材可以:通过跨文化比较,培养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价值观思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用外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和跨文化能力;通过体验式语言学习,提高道德素养。
2020年06期 No.19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6K] [下载次数:7617 ] |[阅读次数:8 ] - 王军哲;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外语院校新时代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对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发挥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2020年06期 No.196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2464 ] |[阅读次数:6 ]
- 缪海涛;胥瑶瑶;
目前,国内外针对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评价资源的使用研究不在少数。然而通过评价资源使用,特别是态度资源的使用来探讨总统候选人建构身份的认知功能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旨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探究态度资源的使用状况,并基于此对美国总统选举这一政治话语中的身份建构进行认知功能分析,进一步阐释态度资源在话语身份构建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对美国总统选情研究提供借鉴。
2020年06期 No.196 57-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1541 ] |[阅读次数:4 ] - 王克非;符荣波;
口译语料库建设对口译教学、实践和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欧洲议会口译语料库(EPIC)是迄今在建设规模、加工深度和语种组合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口译语料库。本文着重从五个层面探讨该语料库建设和研究对拓展语料库口译研究的意义:(1)协作开发,资源共享;(2)扎根文本,兼顾特性;(3)立足本体,拓展模式;(4)深化应用,服务教学;(5)丰富语种,扩大影响。
2020年06期 No.196 65-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1K] [下载次数:1138 ] |[阅读次数:3 ] - 王仁强;
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兼类表征尤甚。《汉英词典》(第三版)最大修订莫过于词类标注及其对微观结构所做的相应调整,此举在《汉英词典》编纂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文章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汉英词典》(第三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该词典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该词典在兼类表征问题上得失并存: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相比,其表征的汉语兼类概括词数量大增,微观结构亦更趋合理,但仍未能全面反映现代汉语兼类现状。研究表明,该词典仍然受制于"简约原则"的影响,而"简约原则"是唯科学主义在语言学中的映射,用来指导抽象语言系统中概括词的兼类表征是一种僭越;概括词的词类属性是社群语言系统词库中的涌现特征,需要基于语言大数据的使用模式调查方能准确发现。
2020年06期 No.196 7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461 ] |[阅读次数:8 ]
- 顾钧仪;
对学术英语阅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帮助阅读者发展学术英语阅读能力、优化学术英语阅读体验。本研究按照扎根理论技术路线,利用Nvivo 12对25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结构日志和半结构性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学术英语阅读动机、学术英语阅读策略和学术英语阅读困难三个核心类属是影响学术英语阅读行为的关键因素,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元理解在互动中发挥调节作用,共同构成影响学术英语阅读行为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由模型可知:优化并保持高水平学术英语阅读动机是进行有效学术英语阅读的重要前提,提高学术英语阅读策略水平是有效学术英语阅读的主要因素,也是应对学术英语阅读困难的重要依托,但发展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还是要提高阅读者专业领域知识和理论修养。
2020年06期 No.196 92-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1602 ] |[阅读次数:4 ] - 郝春雷;王鹏;
课程设计呈现整体观和动态观转向。本研究参考Nation&Macalister(2010)的环状语言课程设计动态模型和Richards的中心设计方案,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英语》课程为对象设计了依托项目的大学英语课程并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同时引入语料库工具对课程实施评价,构建了依托项目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模型。
2020年06期 No.196 99-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1K] [下载次数:973 ] |[阅读次数:2 ] - 刘金侠;王小雪;魏静;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使"互联网+"环境下外语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技术"三者形成有机整体,而如何保持三者的动态平衡,提升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美国一所大学的教育技术课程与国内一所大学的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基于Adobe Connect合作的三期跨文化混合同步课堂研究,采用教育设计的研究方法,分析三期合作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如何利用同步技术的教育潜能,设计与实施"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提升国内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教学的有效性。
2020年06期 No.196 105-1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8K] [下载次数:1584 ] |[阅读次数:4 ] - 张一宁;林小萌;
作为教学评测的多元化手段之一,同伴反馈日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以CNKI中2007年至2019年收录的同伴反馈方面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技术,分析国内同伴反馈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同伴反馈研究核心作者和发文机构的规模较小,缺乏高产型作者;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英语写作教学,在翻译教学中有所突破;研究者对于同伴反馈的可行性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其有效性程度尚值得进一步探讨;如何挖掘教师、网络平台在同伴反馈中的作用,优化评价标准,提升评价质量,实现"评中学"、"以评促学"仍值得国内学者深入思考。
2020年06期 No.196 113-12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0K] [下载次数:2687 ] |[阅读次数:4 ]
-
<正>《新探索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程》共四册,供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使用。本次改版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精神编写,内容重点突出,语料新鲜,主题与时俱进。该套专业英语辅助教程的编写理念是提高学生阅读医学人文、医学敏感话题、医学科普文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医学英语知识及医学英语专业词汇。本套教程适用于医学专业本科低、中年级和硕士研究生,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需求以及二、三年级和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以各册教学目的为根据,分别采用不同的文体分类、文献种类和练习测试。
2020年06期 No.19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4K]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1 ] - 许珏芳;
<正>语料库是指经过科学取样与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是一种存放语言材料的数据库。这种语言材料是在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语言研究工作者借助计算机分析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它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和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基础资源和主要资源,一般可以应用于词典编纂、语言教学、传统语言和实例研究等方面。有人把语料库分成异质的、同质的、系统的和专用的四种类型,按照不同类别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如按照语料语种可以分成单语、双语和多语;按照语料采集单位可以分为语篇、语句和短语。尽管语料库承载着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但它并不等于语言知识,只有把真实语料经过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如今的第三代语料库已经具有动态性和流通性。
2020年06期 No.196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09 ] |[阅读次数:2 ] - 唐菁蔚;
<正>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支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大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多元立体化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工作者及学生双方均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者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独立、批判并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参与人与环境的互动,外语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生产实践中。内容与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将语言置于内容中学习,学习者在进行内容的学习中,将会更有效地习得作为内容载体的语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AI技术与V R技术在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外语的情景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可以依赖的技术基础。
2020年06期 No.196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17 ] |[阅读次数:19 ] - 蒙芳;
<正>创客教育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把创客文化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不一样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字化工具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应用创客教育理念改革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新课改发展的重要方向与趋势。高校英语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学年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打造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组合。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创客教育,需要深度优化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强化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性、课程材料的时代性,强调信息技术的融合性。
2020年06期 No.19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42 ] |[阅读次数:9 ] - 冯展;
<正>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具有重要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黑色幽默等精神价值,能够提升大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学习能力与审美能力。它所承载的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让学生感受文学魅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具全面性、针对性和人文性。让大学生广泛接触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和文化理解能力,以促进大学生感受英美文学的人文精神,发挥英美文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和精神价值,还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汲取人类智慧,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有效性;
2020年06期 No.196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12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