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

语言学研究

  • 计算语言学中的语言模型

    冯志伟;丁晓梅;

    计算语言学中的语言模型可以分为基于规则的语言模型、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三种类型。基于规则的语言模型主要有短语结构语法模型和依存语法模型,此类语言模型在某些"子语言"的计算语言学应用系统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用它们来处理真实文本仍有很大的困难。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十分重视统计在模型构建中的作用,语言学知识主要使用概率和统计的计算从大规模真实的语料库中获取,这样获得的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自然语言的真实面貌,因此,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在计算语言学中广泛地流行开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该模型比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更胜一筹,占据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主流地位。

    2021年06期 No.202 1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2048 ] |[阅读次数:20 ]
  • 介入视角下政治演讲中否定的立场表达功能

    苗兴伟;杨阳;

    政治演讲中的立场表达是在演讲者、听众和客体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政治演讲中否定这一语义资源的立场表达功能,揭示演讲者如何将思想、主张传达给听众,并使听众认同和信服的同时,有效而隐晦地维系不平等的权势和控制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否定资源有助于演讲者引入其他可能的声音,并予以否定,以此来排除其他可能的声音,进一步强调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否定资源有助于演讲者纠正听众的错误观点、概念或是期待,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在政治演讲中,通过否定这一介入手段,演讲者可以实现提醒、劝阻、禁止、反对、质疑和批评等评价立场的表达。

    2021年06期 No.202 25-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395 ] |[阅读次数:10 ]
  • 具身认知视阈下大学英语学习者会话自我修补研究

    姚剑鹏;

    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依托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语料,从具身认知主体、具身手段和具身成效三个方面,考察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会话自我修补过程中所呈现的具身性。同时,文章从语流中断、填充暂停和无填充暂停以及填充词等方面,讨论了修补的具身手段。最后,通过两个途径即修补完成和听话者回应论述了学习者修补具身成效的获得。文章还揭示了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指出本研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发作用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2021年06期 No.202 31-37+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730 ] |[阅读次数:28 ]
  • 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

    赵运;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其语言政策也对国际社会的交流与语言应用影响深远。其中,医疗卫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近两年来更成为全球抗疫的核心协调机构。文章选取世界卫生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阐释世卫组织开展语言工作的社会动力,分析世卫组织语言政策的内容和形态以及语言政策在实现组织目标和愿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提炼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普遍性特征。

    2021年06期 No.202 38-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925 ] |[阅读次数:10 ]

外语课程思政探索

  • 新文科视阈下外语课程思政与外语人才核心素养培养

    安丰存;李柏年;

    核心素养发展、新文科建设以及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针对提升学科内涵以及人才适应力而提出的教育举措。新文科建设旨在提升文科的创新式发展及教育功能,核心素养发展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则对标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法。外语学科贯穿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其核心素养构成应与新文科建设对外语学科育人任务要求相一致。本文在新文科视阈下,对外语学科任务、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新时代外语教育任务等方面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外语学科需要围绕学科属性和实际,凝练学科育人任务,大力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外语学科育人价值,按照知识基础-专业能力-责任态度三者间的内在发展逻辑,培养国家所需的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2021年06期 No.202 45-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5215 ] |[阅读次数:13 ]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养

    房洁;

    文章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例,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国家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以国家意识为中心、国家认知为基础、国家认同为保障、国家期待为动力,依托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三翼"德育体系实践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意识培养不是让学生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以此为基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21年06期 No.202 5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4443 ] |[阅读次数:32 ]
  • 外语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

    徐海艳;李晖;

    文章以48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CSE阅读分量表为逻辑框架构建层级性任务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通过一学年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整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在阐释、分析、推理、评价四维度分项能力得到显著性发展,自我调节认知能力由较低发展为中等水平。研究表明,层级任务践行思政育人理念,基于CSE描述语指标体系将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在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语言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既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运用能力,对外语课程达到育人目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1年06期 No.202 57-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3347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课程思政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

    翟峥;王文丽;

    高校外语课程应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基于文秋芳(2021)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反思日志,从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及教师言行链四个维度探讨将思政教育与外语通识类课程有机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以实现"全人教育"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2021年06期 No.202 63-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5439 ] |[阅读次数:13 ]

启事

  • 《外语电化教学》关于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正>为了方便广大作者投稿,提高本刊编审效率,抑制不法之徒盗用我刊身份诈骗作者钱财的现象,本刊编辑部已于2016年3月正式启用网络在线采编系统,同时废止过去的所有投稿电子邮箱,也不再接受打印稿。本刊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www.wydhjx.cbpt.cnki.net,也可扫描右方二维码进行投稿。提示:四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稿件处理回复,默认为自动退稿。

    2021年06期 No.20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6 ]

翻译跨学科研究

  • 数字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外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

    莫爱屏;李蜜;

    数字化时代文化外译的文本意义由多模态符号和语言符号共同构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由"语言-语境-交互者"转换成"交际者-模态-语境"的语用翻译三元互动模式,出现了"语言"符号与其他模态之间的"主体之争"、语言转换者与多模态转换者的"身份之惑"、数字化认知倾向与数字虚拟空间等的"语境之变"。文化外译因而具有了迥异于话语翻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本研究基于对《韩熙载夜宴图》数字交互文本语料的分析发现:对多模态翻译文本模态间性的处理策略(如"扩展-详述""扩展-延伸""扩展-增强"等图文关系及其复合体)影响了源语文本解读和目的语文本重构。这些策略帮助实施了话语翻译过程中的视角转换、语用充实、信息主位化等语用功能,可被视为文化外译领域中有效的语用新策略。此类研究对数字化时代中华文化外译及其接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1年06期 No.202 68-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3K]
    [下载次数:2429 ] |[阅读次数:11 ]
  • 人工智能赋能语音识别与翻译技术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实验与启示

    孙海琴;李可欣;陆嘉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同传译员之间的互动引发了广泛讨论。本研究利用最新开发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并开展实验,观察两组译员在总体同传表现、逻辑理解、客观信息把握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探究利用系统辅助同声传译的可能性。结果显示,机器辅助有一定正向作用,尤其针对数字、术语等客观信息。但机器辅助也可能分散口译员精力,影响逻辑理解。依据实验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探究机器辅助在口译员译前准备、译中实现、译后评估中的潜在应用可能;讨论口译教学的理念,提出口译能力培养应以夯实听辨等语言能力和信息处理等翻译能力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工具使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2021年06期 No.202 75-80+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2575 ] |[阅读次数:31 ]
  • 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

    吴苌弘;

    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由来已久,客观原因是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制度、文化以及法律体系上的差异,法律概念在分类及表达上有诸多不同,因此法律术语译名标准化一直以来都是学者、译者反复强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本身也说明了标准化的难度。数字时代的翻译需要依赖数据库及数据样本,但数据需要谨慎且理性地加以对待。因此,本文从规范性理据出发,通过分析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术语翻译中规范的重要意义,尝试在立法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寻既要相对准确,又要为目标语系统接受的术语翻译策略。

    2021年06期 No.202 81-8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262 ] |[阅读次数:15 ]

大学外语教学研究

  •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提供反馈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

    高瑛;刘杭松;

    文章基于相似要素理论和积极学习理论,探究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提供反馈评语对学生自身写作的作用以及写作焦虑和英语水平对提供评语的影响。对50名研究生文献综述一稿、二稿、2544条评语意群及写作焦虑问卷等结果的分析发现:提供评语数量,尤其是给出写作要素建议/办法评语对二稿成绩具有较强解释力,评语质量预测力微弱;写作焦虑与评语总量和质量不相关,但对给出建议/办法评语具有较强负向预测力;英语水平与提供评语不相关。

    2021年06期 No.202 87-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3857 ] |[阅读次数:36 ]
  • 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反思

    马武林;刁阳碧;王珏;

    文章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综合英语》为例,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环境重构、STAPLL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及课程改革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研究发现,改革后的《综合英语》课程对提升学习者英语语言水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发展素质等均有较好的效果。文章最后从慕课向私播课转型、规模化和个性化的平衡、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的个人行为和学校行为、线上资源和线上教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进行了反思。

    2021年06期 No.202 94-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799 ] |[阅读次数:51 ]
  • 后慕课时代大学外语教师TPACK发展案例研究

    魏志慧;胡啸天;刘玉梅;杨芳;

    该研究基于TPACK发展和人类行为模型理论,对一位有着较强技术增强教学动机的"双一流"大学的外语教师进行历时八年的追踪,发现案例教师经过从慕课教学到混合教学再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三次触发,逐渐成为大学外语在线教学专家。具体研究发现包括:(1)不同触发阶段大学外语教师TPACK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其中,慕课教学阶段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阶段,TK、TPK、TPACK等技术相关知识发展明显;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阶段、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阶段,PCK发展明显;(2)针对性触发对推动大学外语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发展有关学生的知识以及主动探索技术可供性,可带动教师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评估知识、课程知识的丰富,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统领观念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PCK发展;(3)大学外语教师TPACK发展具有非线性和去脚本化的特征。该研究可为高校提升教师TPACK发展层次、系统地推进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2021年06期 No.202 103-10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574 ] |[阅读次数:25 ]

广告·新书推介

  •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提升路径探索——评《大学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探究》

    韩慧;

    <正>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通过这五种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大学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也是衡量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是实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挑战,需要立足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本质,构建科学完善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环境作为实现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支撑。不妨从大学英语教材、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英语等级考试改革、基本社会交往能力、认知学术语言能力、中西方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文学导入课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与综合语言能力培养。

    2021年06期 No.202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479 ] |[阅读次数:18 ]
  • 新时代英汉翻译教学知识与翻译技巧对比——评《新时代英汉翻译教程》

    盛辉;

    <正>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与交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起到了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因此,英语翻译成为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新时代需要综合素养较高的英汉翻译人才,在英汉翻译教学中需要融入认知过程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培养,才能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深刻了解英汉翻译的本质,通过翻译与认知之间关系分析以探索英汉翻译教学与翻译技巧策略。新时代英汉翻译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翻译实践中通过文本、译文和翻译策略等分析,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培养。还要重视大学生英汉翻译技能技巧培养,因为它会直接影响译文质量的高低,因此,

    2021年06期 No.20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637 ] |[阅读次数:15 ]
  • 英语翻译教学环境与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评《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韦雪梅;

    <正>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互联网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不仅拓展了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便利条件。优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翻译教学优势,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与措施,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改变以往只重视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教学,注重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用功能,在翻译实践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知识,

    2021年06期 No.20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00 ] |[阅读次数:14 ]
  •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结合——评《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与研究》

    龚涵;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从而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国际社会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也开始极为重视跨文化和跨文化英语交际教学研究,使得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成为一门年轻而又有活力的学科。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英语国家的文化也需要被跨文化学习者所了解,方能使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和沟通。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很多英语教师忽视英语语言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大学生也因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知识很难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英语相关知识,由于不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环境和习俗,在使用英语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歧义和误解。

    2021年06期 No.20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44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