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

人工智能与翻译教育特约稿

  • 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挑战与前景

    胡开宝;李娟;

    大语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近年来其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给翻译人才需求、翻译教学主体、翻译教学内容以及翻译教学方法带来了挑战。未来我们应当应对这些挑战,把握机遇,调整翻译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复合型高端翻译人才,推进大语言模型在翻译教学和翻译文本研究中的应用,应对大语言模型应用带来的问题,促进翻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06期 No.220 3-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674 ] |[阅读次数:54 ]

外语教育技术研究

  • 数智时代翻译职业发展:境遇、职业能力和培养路径

    李争;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翻译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变革,推动了翻译产业的转型升级。翻译实践活动的维度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延伸至人与机器之间,甚至是机器与机器之间。面对翻译行业的显著变化,作为翻译活动实施的关键主体,译者的职业能力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该研究首先分析了数智时代译者职业发展的现实境遇,然后探讨了技术驱动下译者角色的重塑,继而构建了译者职业能力框架,最后从译者通识认知体系搭建、人机耦合、翻译实践共同体创建三个维度提出了译者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推动数智时代职业译者的培养和相关研究的发展。

    2024年06期 No.220 8-1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380 ] |[阅读次数:30 ]
  • 大语言模型赋能中国时政话语俄译研究——多智能体互动翻译框架的创建与应用

    刘淼;

    中国时政话语俄译在塑造国际形象和增进中俄互信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翻译方法已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该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增强技术,提出了多智能体互动翻译框架MAGIC-PTF,旨在提升中国时政话语翻译的效率和质量。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及其官方俄译本作为语料,对MAGIC-PTF进行了训练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MAGIC-PTF在术语准确性、风格一致性和整体质量方面均优于主流机器翻译系统。COMET评分结果进一步证实,MAGIC-PTF的表现优于其他对比方案。该研究为大语言模型在专业翻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现路径。

    2024年06期 No.220 15-2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411 ] |[阅读次数:27 ]
  • 动机驱动的AI赋能外语学习接受度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

    王树胜;王俊菊;

    该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究了中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接受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使用动机和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用于外语学习的整体接受度较高;使用动机作为外部变量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使用态度对行为意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此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在使用动机与行为意图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最强;使用态度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行为意图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研究结果对促进人工智能在外语学习中的进一步应用具有启发意义。

    2024年06期 No.220 23-2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517 ] |[阅读次数:46 ]
  • ChatGPT在外语过程体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朱小超;柳华妮;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引发外语写作教学的深刻变革。该研究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勾勒了ChatGPT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多重角色,阐述了其在外语过程体裁教学法中的应用路径。在此基础上,针对1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展ChatGPT支持的外语过程体裁写作教学,基于写后反思报告、问卷调查及焦点访谈等数据,论述了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ChatGPT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过程支持,通过实时交互反馈提高写作质量,并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升写作兴趣、拓宽思维。该研究建议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应用ChatGPT辅助外语写作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伦理规范意识。

    2024年06期 No.220 30-3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177 ] |[阅读次数:57 ]

语言学研究

  • 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视域下中国英语演变及应用研究综述

    郭鸿杰;宋丹;

    该研究通过梳理三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英语在本体、方法、应用、史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态势,指出中国英语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从服务东西贸易到参与全球治理的变迁,已呈现出显著的本土化特征。该研究提出以中国英语语料库构建为支点,以中国英语百年历时变迁、中国英语与社会因素的内部互动以及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的外部互鉴为参照,展开面向中华文化译介、中国英语教学以及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应用研究,以期为世界英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范例。

    2024年06期 No.220 37-44+6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25 ]
  • 中外英语学术语篇词块结构与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李燕;姜亚军;

    词块是连贯语篇的基石,关乎学术语篇的可读性、说服力和语言地道性。该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法,基于自建学术论文语料库,对比分析中外作者学术语篇中四词词块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并探讨其词块使用异同的原因。结果发现,中国作者学术文本中词块种类和总频数皆高于英语母语者,但其词块多样性较低。结构上,中国作者词块以小句类结构为主,尤其是被动结构、 Anticipatory-it和That-从句词块等;而英语母语作者以短语类结构为主,特别是名词-of、介词-of以及名词后修饰结构词块。功能上,中国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文本导向和参与者导向词块,而英语母语者使用了更多的研究导向词块。中外作者词块次功能也呈现显著差异,较为突出的是定位、量化、附加、目标、构架和介入功能等。中外作者词块的使用有共性也有特性,其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作者有限的词汇量以及较弱的语域意识等。研究发现能够帮助写作者在学术语境中撰写更符合英语本族语特征的文本,并促进EAP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2024年06期 No.220 45-5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248 ] |[阅读次数:28 ]
  • 呼唤标记语的历时语用研究——以“ladies and gentlemen”为例

    芦晓莉;

    文章基于COHA语料库,对英语呼唤标记语“ladies and gentlemen”进行了历时语用分析。研究发现,该短语已从最初的名名并列结构演变为一个呼唤标记语,其历时演变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语用化的过程。这一演变与每个阶段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此外,呼唤标记语“ladies and gentlemen”呈现出多样化的语用功能。该研究有助于从一定程度上填补学界关于英语短语层面话语标记研究的空白,并深化人们对“ladies and gentlemen”的理解和认识。

    2024年06期 No.220 54-6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48 ] |[阅读次数:20 ]

翻译与传播研究

  • 《红楼梦》在德国的译介与中国形象的演变

    陈壮鹰;温玉涵;

    《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历时三个世纪,其中郭士立、库恩、史华慈和吴漠汀的译本在各个阶段均具代表性。这些译本中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各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译者的主体性密切相关。基于自建的多语种平行语料库,文章对三部译本在特色词汇和翻译重点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译本中中国形象的演变与达尼埃尔--亨利·巴柔的异国形象研究相互呼应,展示了从憎恶到狂热再到友好的态度转变。

    2024年06期 No.220 62-6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218 ] |[阅读次数:20 ]
  • 陶渊明作品海外传播的调查研究

    涂心湄;熊苏春;

    该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采用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方法,对陶渊明作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译介、出版、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陶渊明作品在海外传播较为成功,其范围不仅限于亚洲和英语世界国家,还涵盖了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2)作品的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历史悠久,目前陶渊明及其作品已成为西方汉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3)中文版作品出版位居榜首,相对于其他语种,英文版作品的接受度和传播度最高。此外,该研究使用Nvivo对读者评语数据进行了编码分析,探究了陶渊明作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2024年06期 No.220 70-7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71 ] |[阅读次数:16 ]
  • ChatGPT与翻译量化评估

    王继辉;蒋东辰;宋佳诺;

    该研究旨在探讨ChatGPT在翻译量化评估领域,特别是汉译英评估标准方面的能力和知识。通过互动问答方式,该研究考察了ChatGPT对现有翻译量化评估标准的理解,并评估了其在帮助制定新标准方面的潜力。交流内容涉及研究现状、标准创新、量化方案和综合考察。研究结果显示,ChatGPT对当前评估指标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就翻译质量评估的一般和特定方面提供详细、知识丰富的回应。虽然ChatGPT提供了对现有知识的广泛洞察,但在评估标准的创新方面并未展现出突破。该研究强调了利用ChatGPT等AI工具在推进翻译评估标准发展方面的潜力,凸显了在推进翻译质量评估进步方面人类专业知识与AI能力之间的平衡。

    2024年06期 No.220 76-8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479 ] |[阅读次数:20 ]

外语教学研究

  • 产教融合视域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红玉;

    该研究首先介绍了MTI人才培养中的产教融合,然后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分析了当前MTI学位论文中的主要问题,包括MTI论文目的不清、论文定位不明、论文内容与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脱节、论文指导与答辩囿于传统学术型学位论文的模式。文章结合《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强调应去除学术研究型的学位论文形式,推广案例分析报告类论文;论文写作与职业能力考核分离;提升MTI学位论文内容中的专业性,并与行业操作紧密结合;论文指导及答辩与行业资源融合。

    2024年06期 No.220 81-8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47 ] |[阅读次数:21 ]
  • 商务英语研究的历史演进、理论构建与前景展望

    吴长青;张进军;

    文章首先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2022年间的2285篇商务英语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学界对社交媒体、医疗保健与气候变化、商务沟通与英语教学的研究兴趣呈上升趋势,对非本地语言、语言政策与母语、语言选择等主题的关注度下降,对传统领域外语技能和跨文化等主题的研究兴趣保持稳定。其次,文章采用共引网络和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应用情景、知识技能和情景转化的商务英语理论模型,展现了商务英语领域学术、教学和实践的情景化发展态势。最后,文章提取了2019—2022年间每年本地引用排前五的主题文献,并归纳了其研究建议,以期为后续商务英语研究提供系统性参考。

    2024年06期 No.220 87-9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医学人文英语写作任务的词汇丰富度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张馨俪;杨劲松;

    该研究收集了211名学生的633篇与医学人文主题相关的英语作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其写作文本中词汇丰富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在词汇密度和词汇变化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词汇复杂度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可能与学生的写作主题相关。基于SEM的分析结果表明,激活策略、上下文使用策略、联想策略与猜测策略对词汇密度、变化度和复杂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词典使用策略、记笔记策略和重复策略与词汇丰富度则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2024年06期 No.220 93-10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239 ] |[阅读次数:21 ]

广告·新书推介

  • 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思路探究——评《跨文化交际及其人才培养策略》

    胡宇萱;

    <正>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促进文化交流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跨文化交际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高校对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需求愈发迫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要求企业能够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工具。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交际人才能够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沟通与合作。因此,高校在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06期 No.220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12 ] |[阅读次数:17 ]
  • 国外语言学界对构式语法的新认知——评《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

    徐燕;

    <正>国外语言学界对构式语法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最初,构式语法主要由Fillmore、Goldberg等学者提出,作为对生成语法的补充和修正。Goldberg的研究尤其具有代表性,她提出构式不仅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还承载语言使用的功能和语境信息。这种功能认知视角拓展了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范围,尤其是在非典型句式、隐喻表达和惯用语研究中表现突出。此外,国外学者还进一步将构式语法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结合,如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探索构式的认知基础、使用频率和社会文化影响。

    2024年06期 No.220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12 ]
  • 涉外法治人才英语能力发展与突破——评《涉外法律实务英语》

    韩亚男;

    <正>新时期涉外法治人才的英语能力发展与突破成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法治人才的关键环节。涉外法治工作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还需熟练掌握法律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涉外法治人才的英语能力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实现突破,应采取多维度的培养策略:一是加强法律英语课程建设,注重语言与法律知识的深度融合;二是通过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英语应用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如国际法律竞赛、海外实习等,增强其语言实践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灵活运用英语表达法律观点。通过系统化的培养模式,涉外法治人才的英语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2024年06期 No.220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3 ] |[阅读次数:16 ]
  • 信息化时代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及教学新方法——评《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与实践》

    刘俊彤;

    <正>信息化时代语料库翻译学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语料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分析工具,使翻译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新突破。语料库翻译学通过大规模语料的统计分析,揭示翻译语言的规律性特征。这种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弥补了传统翻译研究中主观性较强的不足,为翻译学的理论构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学生可以通过语料库检索真实的翻译实例,学习翻译策略和语言表达方式。

    2024年06期 No.220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