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

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专稿

  • 试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主体与客体

    赵裴;姜锋;

    区域国别学连接了客体与主体,以“他者”为研究对象,以“自我”为研究关切,以“世界”为研究价值取向。西方区域国别学从对世界绝对的多元主义预设出发,秉持西方中心主义的信条,将客体作为验证主体理论假设的案例。与之不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引领、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从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被凝视者到凝视者身份的转变,更是对既有凝视对立关系的突破,对主体与客体关系、个体与世界关系进行重构。中国不断突破狭义的主体界限,坚持天下为公的理念,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史实践,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而推动实现人类彻底的解放与自我发展。

    2024年04期 No.218 3-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语料库的区域国别研究——以“一带一路”中美主流媒体报道主题建模分析为例

    李德凤;吴侃;

    作为交叉学科,区域国别研究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对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仍有待深化。该研究以中美四大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为例,运用主题建模技术进行案例分析,展示了语料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媒体强调“发展”“互利”“合作”等正面话题,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价值与目标;美国媒体则倾向于突出“安全”“风险”“挑战”等负面话题,呈现出批判甚至抹黑的态度。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紧密相关。

    2024年04期 No.218 10-17+2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11 ]

语言智能研究

  •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与研究中的融合

    文旭;田亚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多个领域重塑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为外语教育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该研究基于人类智能的奥秘,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探索二者在外语教育与研究领域的融合路径。文章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赋能外语教育与研究,而且能借助人类智能的奥秘,在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得到新的发展。在这一双向融合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定位外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2024年04期 No.218 18-2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46 ] |[阅读次数:10 ]
  • 跨文化背景下大语言模型的文本生成与情感表达能力分析

    李向明;

    文章结合文本分析和情感分析,应用LDA模型和情感分析技术,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文本生成和情感表达能力,分析了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对大语言模型生成文本的影响及其在跨文化情感分析中的准确性和效果。结果显示,在高语境文化中,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倾向隐晦表达,依赖上下文线索,情感较为中性和内敛;在低语境文化中,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更为直接和明确,情感表达的广度更显著。情感密度图的应用进一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文本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异。该研究为大语言模型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开发更适应跨文化环境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实证基础,旨在优化人工智能交互质量。

    2024年04期 No.218 25-3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12 ]

外语教育改革探索

  • AI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与重塑

    崔莹;周凌;张绍杰;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将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外语专业将首当其冲。这种挑战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培养能力三个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有其必然性,也更显其迫切性。因此,外语专业应顺势应变,由培养工具性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人文性研究型人才。要实现这一转型,外语专业应摒弃培养工具性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观,客观认识人工智能的“不为”,践行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跨学科人文性研究型人才,并基于此构建外语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塑。

    2024年04期 No.218 32-3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7 ]
  • 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目标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升级策略思考

    王银泉;任卓璇;伍佳怡;厉淑涵;

    文章系统归纳了国家外语能力的定义、外语教育战略建构、中美国家外语能力对比、我国国家外语能力现状以及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目标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升级策略思考等方面的内容。国家外语能力建设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合力,但是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需求。因此,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目标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升级应聚焦革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以期为中华思想文化和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国际传播以及中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04期 No.218 37-4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7 ]

翻译与传播研究

  • 基于语料库的“他者”视角叙事下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以Red Star over China和Challenge of Red China为例

    蔡满园;

    文章运用语料库工具WordSmith 6.0,从语篇语言特征的角度出发,聚焦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的挑战》中的高频词、关键词及其共现结构等特征来分析文本中的中共形象。结果表明,两著作在语言特征共现形式及其构义取向上具有趋同性,即二者均将红色边区的文明新意识、新生活以及对中共的认可、肯定、赞誉融入话语重构过程中,渲染出积极正向的语义氛围,塑造了一个具有全新理论样态的先进政党形象——自信坚定、务实重干、推重合作、清廉为民等,并以此思维伦理引导文本的叙事进程。从一些关键词的应用频次看,《红色中国的挑战》相较于《红星照耀中国》对中共的情感关切和认同程度更高,主观叙事回应更加明确和清晰。

    2024年04期 No.218 44-5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7 ]
  • 译者行为理论视域下的译员预设行为批评——以2023年两会记者会汉英交传为例

    刘猛;

    文章以2023年两会记者会汉英交传为例,在“文本—行为—社会”评价系统下对译员预设行为进行了批评性研究。在交传中,口译文本的生成立足于并重构于译员预设行为。译员的预设行为批评基于预设行为生成动态的文本,即“潜文本—预设行为—显文本”,再基于译员的社会性身份与双语者的双重文化人身份进行预设,继而又生成第二重文本,即“显文本—预设行为—社会”,社会层面的预设重构“显文本”。“显文本”通过预设行为在“潜文本”和“社会”的双重预设而最终生成。口译译员预设行为批评可形成“潜文本—预设行为—显文本—预设行为—社会”评价系统。

    2024年04期 No.218 53-5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4 ]
  • 大语言模型在文本翻译中的质量比较研究——以《繁花》翻译为例

    赵衍;张慧;杨祎辰;

    该研究选取了小说《繁花》中的部分代表性文本,分别用ChatGPT 4.0、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三个大语言模型以及Google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和DeepL四个传统在线翻译系统进行多角度、多轮翻译测试,并用豪斯量表和MQM量表对译文的准确性和文学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在文学文本汉译英上的表现超越了传统的国内外机器翻译系统,而且优于ChatGPT。

    2024年04期 No.218 60-6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50 ] |[阅读次数:12 ]

投稿启事

  • 《外语电化教学》关于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正>为了方便广大作者投稿,提高本刊编审效率,抑制不法之徒盗用我刊身份诈骗作者钱财的现象,本刊编辑部已于2016年3月正式启用网络在线采编系统,同时废止过去的所有投稿电子邮箱,也不再接受打印稿。本刊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www.wydhjx.cbpt.cnki.net,也可扫描右方二维码进行投稿。

    2024年04期 No.21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17 ]

外语教育技术研究

  • 职前英语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定性分析

    马牧青;

    该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基于UTAUT模型,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三所师范院校15名职前英语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AI)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方面,受访者对于GenAI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持谨慎和乐观态度,认为其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并支持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忧其内容生成的质量和潜在伦理风险。影响受访者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及便利条件。据此,该研究建议加强职前英语教师的AI素养培训并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以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该研究为语言教师技术接受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相关政策制定、课程改革及教师培养提供了参考。

    2024年04期 No.218 67-7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26 ] |[阅读次数:5 ]
  • 智能化视角下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展望

    徐锦芬;李娟;

    近20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教育技术对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的赋能潜力,以促进教育技术与TBLT的协同发展。该研究首先通过主题分析对2000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SSCI和CSSCI来源期刊上有关技术赋能TBLT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探讨其赋能方式、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然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智能化视角对未来TBLT的实施提出展望,并从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人智交互环境构建、人智协同学习平台开发、智能化任务设计、学习者情感体验提升、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加强以及教师教学素养提高。文章最后指出了智能化TBLT实施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

    2024年04期 No.218 74-78+8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4 ]
  • 基于Peerceptiv匿名互评技术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互评信任水平研究

    张福慧;刘静;赵玉欢;

    信任在同伴互评的成功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学生在同伴互评中的诚信、善意或能力等单一信任维度,而对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整体信任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对Peerceptiv匿名互评技术支持下的互评信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学习者在诚信、善意、能力三个维度的整体信任处于正向中等水平,其中学习者的能力信任和诚信信任显著高于善意信任水平;信任整体水平和分项水平受教师、学生和环境的共同影响。该研究为如何增强同伴互评中的信任关系提供了启示。

    2024年04期 No.218 79-8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6 ]

语言学研究

  • 国际网络互动中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研究——以Quora为例

    卢加伟;黄颖;

    文章基于语用身份理论和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原则,以国际问答社区Quora为语料来源,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了Quora交际者的身份构建情况。研究发现,Quora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构建了规约身份和非规约身份两类语用身份。规约身份反映了交际者的社会继承性特征和心理个性化特征;非规约身份则体现为提问者、求助者、支持者、批驳者等临时话语角色。Quora交际者在构建其规约身份与非规约身份过程中主要采取了身份元话语、称呼语、语用预设和特定话语程式等策略。这些身份构建及其策略运用反映出交际者以信息交换和关系和谐为主要交际目标和人际关系取向。本研究结果拓宽了网络话语人际语用研究的视野,为促进跨国网络交流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4年04期 No.218 85-9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1 ]
  • 对比文化学视域下中西医文本语言特征研究

    朱家胜;吴怡洁;

    该研究基于自建中西医文本汉英可比专用语料库,借助对比文化学理论,对中西医文本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中西医文本在词汇—语义系统、词组—成语系统和句法—篇章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中西医文化在哲学基础、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方式、治疗理念、价值观、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这一发现有利于中西医两种文明的相互借鉴,促进中西医交流和融合。

    2024年04期 No.218 91-9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4 ]

广告·新书推介

  •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思路探究——评《高校教师教学职业发展创新研究》

    李芝;王頔;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推动其专业成长,需要将外语教师的培训与发展空间布局向系统化、实践化和创新化方向拓展,引导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向国际化和前沿化方向迈进。我们应对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改进,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成长计划,高效利用教育技术与资源,以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还应积极培养教学骨干,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

    2024年04期 No.218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5 ]
  •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评《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

    任琳;

    <正>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英语作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亟须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由陈霞等所著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系统地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该书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目标、原则以及理论依据。第二章回顾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对于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04期 No.218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5 ]
  • 英语民族史发展奥秘与演变探究——评《英语民族史·革命的时代》

    宣百松;

    <正>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更是其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发展与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自古英语时期以来,英语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受到其他语言的深刻影响。每一次变化不仅是语言本身的演化,更是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英语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轨迹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

    2024年04期 No.218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3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评《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张杏辉;

    <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必须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高校英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人才目标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方面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积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既是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极为迫切的现实任务。由刘丹编著的《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一书,科学回答和解决了这一理论和现实问题。

    2024年04期 No.218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